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武汉站长网 (https://www.027zz.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外闻 > 正文

重负下的社区:智慧化进程亟待提速

发布时间:2020-02-22 06:14:32 所属栏目:外闻 来源:站长网
导读:副标题#e# 2019年12月份,德勤在《超级智能城市2.0》中对智慧城市的理念提出了新的主张:强调智慧城市的发展将更以人为本,以为民、便民、惠民为导向,涉及智慧政务、智慧零售、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与城市治理深度相关的多个领域。 题中之意似乎不难理解,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2019年12月份,德勤在《超级智能城市2.0》中对“智慧城市”的理念提出了新的主张:强调智慧城市的发展将更以人为本,以“为民、便民、惠民”为导向,涉及智慧政务、智慧零售、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与城市治理深度相关的多个领域。

题中之意似乎不难理解,智慧城市绝不是简单的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而是一套综合的体系,帮助城市的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精细管理和快速响应,以及应对GDP增长、提升就业、生活质量及安全健康等方面的挑战。

如果说智慧城市是基本面,智慧社区就是构成面的点,也是智慧社会的组成“细胞”。要评估智慧城市的发展水平,社区无疑是最直观的视角。某种程度上说,开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也是对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临场考”,在以社区为单位的“战疫”中,我们是否走对了方向,以及还有哪些课要补?

01 “被折叠”的城市社区

“戴上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小心翼翼下电梯、走到物业大厅,从一堆被胡乱摆放的塑料袋中找到写有自己名字的那包。”这样的场景已经成为疫情期间买菜的新常态。

在此次新型肺炎的疫情爆发时,社区成了抗疫战斗最核心的一环。只是作为这场疫情的亲历者,一个智慧化水平有待提升的城市里的生活者,最为深刻的感知是:当突如其来的疫情爆发时,整个社区都处于重压状态。

比如被改变的日常生活。

年三十刚过,多数小区物业就向业主通报将实行封闭式管理,严格限制外来人员的进入,并建议业主尽可能减少外出,生活半径开始被局限在客厅、厨房、卧室之间,紧接着发生的就是围绕买菜的一桩桩烦心事。

原先有些寂静的业主群瞬间热闹了起来,聊天的主题也立刻切换成了“买菜”频道,邻里们开始分享哪些生鲜平台上还能买到菜,哪些平台已经取消了配送服务。前面提到的物业大厅变身路边菜场的一幕,正是大大小小生鲜电商平台推出“无接触配送”后衍生出来的现象,人们正在用最传统的方式“攻克”生鲜配送的最后300米。

再比如超负荷运转的社区工作人员。

“您好,您从哪里回来的,是这个小区的业主吗?”问完这些重复多遍的问题后,保安小哥拿出体温枪对着额头嘀了一声,才算完成回家的第一道关卡。如何防止疫情向社区输入,同时尽可能避免疫情在社区内的扩散,不少社区打起了“人海战术”。

即便是在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后,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也有增无减。在小区门口冒着被感染风险测体温的保安,通过微信或电话逐家逐户进行排查的社区志愿者,为在家隔离业主上门送菜的物业管家,以及24小时驻守在社区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这之中看到了社区工作人员的敬业和守责,却也看到了与互联网时代格格不入的管理机制。

科幻作家郝景芳在《北京折叠》中,在科幻的外衣下讲述了人与人之间的隔离与孤独。现实中的城市似乎比小说还要“脆弱”,社区本应该是人在城市生活中获取安全感、认同感和归属感的载体,然而一场疫情就把社区推到了重负的状态。

在“物理隔离”和“心理梳理”的双重挤压下,安全感和认同感逐渐被稀释,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折叠呢?

02 智慧化社区的“答卷”

住在“智慧社区”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呢?一位家在实地·广州常春藤小区的朋友讲述了另一个版本的故事。

还是先从日常买菜说起。

较于普通小区,广州常春藤有实地社区自建的“种子集市”,在设立之初就采用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用户可以在小程序中直接下单;另一个是社区配套的智能物流机器人hachi delight,可以智能规划路线、自动避障、乘坐电梯将货物送到业主手中。

新型肺炎的疫情爆发后,广州常春藤也实行了封闭式管理。但业主却不怎么用为买菜烦恼,“种子集市”在日常的供货渠道外,与农产品生产企业、直采基地等进行了产销合作,并针对业主上线了多项优惠和秒杀活动。然后业主在“种子集市”的小程序中下单,物流机器人hachi delight缓缓将菜送到了家门口。此外物流机器人还担负了送快递、外卖、药品的任务,对业主生活的影响被降至最低。

被解放的还有社区的工作人员。

以小区出入人员的测体温环节为例,传统的方案无外乎人工进行查验、身份识别和体温枪测温,而实地的解决思路是在原有hachi homey社区智能监控解决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升级。他们计划配置红外热成像解决方案,在3—10米的范围内进行准确测温,最大可能的避免面对面接触。

“业主即便戴着口罩也能进行有效的人脸识别,电梯和楼宇入口刷脸即可通行。”在疫情发生后,实地还对hachi homey进行算法升级,可以在人脸识别数据的基础上,对小区的通行人员进行轨迹分析,还原被感染对象在社区内的活动路线,进而帮助社区工作人员准确判断潜在的接触可能。一线的社区工作人员不必逐门逐户摸底排查,就能切实守住社区防疫的第一道防线。

此外业主还可以在实地自建的医疗配套服务“家有健康”上进行远程问诊,关于病情、用药说明的咨询都可以在线完成,有效缓解了疫情期间的公共资源医疗压力,也避免了业主不敢上医院而拖延病情、产生焦虑情绪。

简单做一个类比的话:相比于传统的人海战术防疫,科技武装的实地社区示范了一种更为科学的防疫方式;相较于线上线下割裂的社区生活,诸如新零售和智能机器人的无缝衔接,将疫情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降低到了最小值;同时人工智能在疫情期间的应用,为社区居民营造了别样的安全感和认同感。

03 社区生活的“新范式”

某种程度上说,“智慧社区”并不是什么新概念。

2012年前后房地产行业就开始了智慧化转型,一连串的“智慧社区”应运而生,只是在应用落地中却有些跑偏。比如盲目追求科技中“酷”的一面,一些小区为垃圾桶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业主需要刷脸后才能打开垃圾桶,单个垃圾桶的成本高达几千元,却忽视了最基本的“分类”问题。

这样的“智慧社区”只是将智能和地产简单的嫁接,未能找到合适的场景和结合点,也未能爆发出量级的效益。可以给出的解释是,“智慧地产”本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有人跑偏了方向,也有人创造了社区生活的“新范式”。

实地集团无疑就是跑对了方向的例子,让智能成为社区的一种生活方式,即便在疫情这样的特殊场景下,也能维持日常的生活秩序。

(编辑:武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