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武汉站长网 (https://www.027zz.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 > 点评 > 正文

创业大街 24 小时

发布时间:2016-09-22 17:28:49 所属栏目:点评 来源:pingwest
导读:电锯和打桩机的声音让我醒过来。我打了个寒颤:空调一直未停,但空气是凝滞的。我发现自己正抱着一个沙发上的坐垫,一条腿耷拉在沙发边缘。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创业大街 24 小时

今日导读

在这两百米的路上,

虎穴般的凶险,

传奇般的智慧,

还有那个带有诱惑和苦涩的词汇“创业”,

它们像幽灵一样,

相伴相生,时隐时现,左右徘徊。

文|冯尚钺

编辑|骆轶航

创业大街 24 小时

06:05 车库咖啡的沙发 苏醒的流浪汉

电锯和打桩机的声音让我醒过来。我打了个寒颤:空调一直未停,但空气是凝滞的。我发现自己正抱着一个沙发上的坐垫,一条腿耷拉在沙发边缘。

我看了看手机,六点零五分。窗外的天空已逐渐亮起。

环境不太舒适,但我无法抱怨:毕竟只花了30块钱,我就在这儿过了一晚。除了麦当劳和便利店,北京这样的地方已经绝迹。

四周的人都蜷缩在沙发里,双手抱在胸前,眼神疲惫或惺忪。他们的衣服发皱、发黄,看上去跟一般流浪汉差不多。 但当他们说出“我是创业者”这句话的时候,眼神中的骄傲会稍纵即逝。

如果你表现得更有求知欲一些,他们的眼神中会再度充满了光:“你也是创业者吗?做的什么项目?”

我过夜的这个地方叫“车库咖啡”,它所在的这条街,叫“中关村创业大街”。

这条街的名称几经更迭,100年前,它曾经叫“老虎洞胡同”,是当时的直隶海淀镇最繁华的商业买卖街,人称“小大栅栏”。20年前,它变成“北京海淀图书城商业步行街”,毗邻清华和北大两座顶级学府,遍布书店、古籍阁、餐厅和小商品店。2年前,它被正式命名为 “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从一条普通的商业街逐渐走到喧嚣的顶点,再因为突发的“资本寒潮”被打入低谷。

但创业大街就是创业大街:在这两百米的路上,虎穴般的凶险,传奇般的智慧,还有那个带有诱惑和苦涩的词汇“创业”,它们像幽灵一样,相伴相生,时隐时现,左右徘徊。

创业大街 24 小时

▲中关村创业大街南入口,大屏幕十分醒目。

创业大街 24 小时

06:30 车库咖啡 不消费的“熟客”

清晨六点半,车库咖啡开始新的一天。

早班的服务员来到这里,把整个咖啡馆的灯打开。灯光一下充满整个房间,一些过夜的人从沙发中起来,他们或被灯光惊醒,或被磨制咖啡的声音吵醒。但是到了7点左右,大部分过夜的人已经回到了正常的模样。他们毕竟不是流浪汉,大多数人过夜后会自觉的把沙发靠垫收拾整齐。

第一批顾客已到 —— 他们大多数是熟客,已经彻底融入了这里。有些人的水杯放在咖啡馆的两个类似于书柜的储物柜里。早上他们赶过来,取出电脑,开始一天的工作。他们一天会在这里待上10-14个小时。这些熟客,通常连饮料也是自带的。

创业大街 24 小时

▲黎明前的车库咖啡,两位创业者在沙发里酣睡

对“熟客”在这里所占的比例,不同人给我的数字不同,但都在30% 到50 % 的区间内。一开始,很多人会象征性的点一杯饮料。但是时间长了,人们发现了门道,于是点不点都无所谓了。

“这里坐50个人,不一定有20个人会消费。”店长是一个30多岁的大姐,来自河北邯郸,在这工作了8个月。不过,由于车库咖啡总是熙熙攘攘,人数总量大,无论如何也有人来消费,在营业额上填补了很多人零消费的亏空。

“车库咖啡”在2011年由当时的蓝讯科技投资总监苏菂创立,是这条街上开门最早的一间咖啡店,也是这条街上第一个创业符号。那时候“创业大街”还叫“海淀图书城步行街”。苏菂在一篇文章里说“美国的车库多且价格低廉,这让苹果、惠普、Google等企业在初创时能以极低的成本创业;观中国,缺少一些适合早期创业的场所。我的‘车库’,是不是能够孕育出中国的微软、谷歌?”

迄今为止,车库咖啡并没有孕育出微软和谷歌,却无意间孕育了“创业大街”最初的概念,以及一家又一家的创业咖啡馆、孵化器、训练营和创投科技媒体,在这里扎堆起来。2013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热,创业浪潮在这个国家全面升温,而“海淀图书城”原有的图书生意日渐颓唐。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这条街的产权方——北京海淀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启动了这条街的“业态调整”,最终决定请走书店和古籍阁,迎来创业者、孵化器、咖啡馆和训练营。“海淀图书城步行街”在2014年夏天,彻底变为“创业大街”。

创业大街 24 小时

▲创业大街街景(该图片来自网络)

创业大街 24 小时

08:00 从街头到3W咖啡 抬头就可以受到激励

外面的天空逐渐亮起来, 创业大街迎来了它的上午。

八点整,另一家咖啡店,也是这条街上“最著名”的咖啡馆 —— “3W 咖啡”的服务员打开锁上的大门。数步之遥,另一家著名的“西少爷”肉夹馍店也准备开张,这家店据说因为引入了两年前最时髦的“互联网思维”当秘方经营肉夹馍,在创业者中异常火爆。

八点半左右,其它咖啡馆和孵化器临街的门也陆续打开了。除了一些楼里的投资机构(它们有时十点开始上班),不到九点,一切都运转起来;这也是人潮真正向“创业大街”涌来的时刻。大多数人从创业大街的南侧涌进来,他们手上提着公文包、纸袋和刚买的早餐,行色匆匆。

我观察着这条街:从长度和规模上看,它称为“大街”未免有些言过其实。它的长度只有200米不到,从南端“北京海淀图书城步行街”的旧牌楼(上面的字由已经退休10多年的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题写),小步快跑到另一端“中关村创业大街”的新牌楼(在本届政府“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新政下树立),不过一分多钟。

(编辑:武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