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武汉站长网 (https://www.027zz.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程 > 正文

R语言学习ggplot2绘制统计图形包全面解析

发布时间:2021-11-07 13:50:33 所属栏目:教程 来源:互联网
导读:目录 一、序二、ggplot2是什么?三、ggplot2能画出什么样的图?四、组装机器五、设计图纸六、机器的零件1. 零件散点图1) 变换颜色2) 拟合曲线3) 变换大小4) 修改透明度5) 分层6) 改中文2. 零件直方图与条形图1) 直方图2) 润色3) 条形图3. 零件饼图4. 零件箱
目录
一、序二、ggplot2是什么?三、ggplot2能画出什么样的图?四、组装机器五、设计图纸六、机器的零件1. 零件——散点图1) 变换颜色2) 拟合曲线3) 变换大小4) 修改透明度5) 分层6) 改中文2. 零件——直方图与条形图1) 直方图2) 润色3) 条形图3. 零件——饼图4. 零件——箱线图5. 零件——小提琴图6. 零件打磨7. 超级变变变8. 其他常用零件七、实践出真知八、学习资源九、参考资料
一、序
作为一枚统计专业的学僧,首先需要掌握的编程语言一定是R。虽然自己对R谈不上精通,但却有着不一样的热爱,尤其热衷于使用R语言绘制各种各样觉得十分酷炫的图。每每磕完一个绘图作品,仿佛过了一个愉快的寒暑假,充实而满足。而在R语言中,谈到绘图,就不得不聊聊ggplot2这个大神器。
 
刚开始接触学习的时候,其实是非常抵触,觉得非常非常难的,但随着一张张图片跃然于屏幕之上,心中的抵触满满消失,取而代之的甚至多出了一丝喜爱。而这丝喜爱愈酿愈醇厚,愈酿愈香甜。这就促使我写一写这篇博文。回顾我之前学习ggplot2所走过的路,使大家能够避免走上我曾经走过的死胡同,从而走上一条康庄大道。也希望大家能够爱上R这门编程语言,享受使用ggplot2绘图的乐趣。
 
本文其实借鉴了网上很多的教程与参考文献,具体这些学习资料的网址,也会在文末进行说明。
 
二、ggplot2是什么?
一句话概括:它是一个用来绘制统计图形(不只是统计图形)的R包!
 
为什么叫ggplot呢?其中的gg当然不是Good Game的意思,而是Grammar of Graphics,直译就是绘图的语法,这是一门学问,绘图的学问。后面会介绍其与众不同的语法。
 
作者是Hadley Wickham,下面我们先瞻仰一下大神,沾点灵气,为后续的ggplot学习之路打好基础。
 
 
 
说起这位作者,可就厉害了。他是RStudio公司的首席科学家,在博士期间其实就已经开发出了ggplot包,后面觉得写的不行,于是推陈出新,天空一声巨响,ggplot2闪亮登场。由于这个包实在是太好用了,所以渐渐的,如今Python等多个编程语言都有了其对应的库。
 
当然,如果仅仅凭借ggplot2,Wickham还无法成为RStudio公司的首席科学家,他还是dplyr,devtools,readxl,rvest等包的作者,是一位全能型大神。
 
与此同时,在工作之外,他擅长烘焙和调制鸡尾酒,并且还有自己的家庭食谱网站。真的非常的腻害!
 
更新:大神还荣获2019年的统计学诺贝尔奖——COPSS 奖!
 
好了,言归正传,我们接着介绍ggplot2。
 
三、ggplot2能画出什么样的图?
前面一直在夸它的好,得看看它究竟能创作出什么样的图!(由于博客的限制,不能使用svg的高清无码矢量图,故只能使用略带模糊的jpg图片)
 
 
 
 
 
前面两个图都是标准的统计学的我们需要画的图,只不过是将箱线图、柱状图、直方图、散点图、拟合回归以及相关系数,全部融合在了一张图上,信息量非常丰富。集百家之所长,成一家之言!但这还没什么,ggplot2还能做出令你更加吃惊的统计图。就比如下面的回归树图:
 
 
 
还有下面这个像岩浆一样的族谱图:从祖先到你,如何薪火相传。
 
 
 
以及最后一个犯罪率的变化情况。
 
 
 
好看的图片千千万,有趣的绘图包只有ggplot2。这里只介绍极小的一部分情况,说明一下它能做些什么。屏幕中的图,如果不自己生成,就永远只是别人家的图,而不是自己的,所以下面我们就来讲讲如何像搭积木,组装机器一样,组装成一个独属于你的妖娆且风骚的图片。
 
四、组装机器
ggplot2绘图三步走:
 
按照**“设计图纸”** 用一个个**“零件”** 自己进行**“组装”**
后面会一一进行介绍,这三步。但其实只要有一个概念,用ggplot2就是像PS一样,一个图层一个图层的叠加,最后组成我们的目标绘图。
 
它的优势非常明显:
 
用户能在更抽象层面上控制图形,使创造性绘图更容易 采用图层的设计方式,使其更具灵活性 图形美观,同时避免繁琐细节 将常见的统计变换融入到了绘图中
五、设计图纸
想要了解ggplot2,我们必须先了解下面这些概念:
 
数据(Data)和映射(Mapping):将数据映到图像 几何对象(Geometric):代表在图中看到的实际元素,如点、线、多边形等 统计变换(Statistics):对数据进行某种汇总,如直方图,或将二维关系用线性模型解释 标度(Scale):将数据的取值映射到图形空间,例如用:颜色、大小、形状表示不同取值 坐标系(Coordinate):数据如何映射到图形所在平面,提供作图所需的坐标轴和网格线 分面(Facet):将数据分解为子集,进行联合展示 图层(Layer):对所需的绘图操作进行一层一层叠加,最终得到所需图形
这些概念能帮助你加深对其的理解,但是还是不懂?没关系!我们刚开始只需要掌握下面的零件构造就好了!
 
六、机器的零件
在最最最开始,你需要安装R并且建议安装R Studio,都是免费的,并且都需要安装,然后可以直接从R Studio打开。
 
然后我们需要先安装ggplot2包,在R或者R Studio中使用下述语句,即可完成安装。
 
install.packages('ggplot2')
接着,我们就可以学习其中的每个零件的用法了。
 
1. 零件——散点图
如果我们想要看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最简单,最方便的做法就是绘制散点图,那我们如何使用ggplot2绘制这样一个图形呢?
 
library(ggplot2)
p <- ggplot(data = mpg, mapping = aes(x = cty, y = hwy))
p + geom_point()
 
 
首先需要使用library()对ggplot2包进行加载(记得每次重新打开都需要进行加载!),当然也可以使用require()。然后就可以愉快地进行绘图了。
 
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映射,也就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这个我们在程序中如何给定呢?这就需要使用ggplot()这个函数。
 
首先在data =后面需要加上数据集的名称,在例子中是mpg一个关于汽车的数据集(注意:这个数据集是ggplot2包中特有的,加载了包才会有这个数据集)。在这个数据集里面有很多变量,其中有cty与hwy等一系列变量。 每个变量都有一列数值,也就是样本的信息,我们需要看cty与hwy两个变量对应的信息,就需要指定x轴是谁,y轴对应的是谁。在代码中,首先需要使用aes()将两个坐标轴的信息对应起来。aes代表的是aesthetic mappings,具有美感的映射,然后在里面分别使用x = ,y =来制定需要映射的变量。至此,我们的对应关系就找出来了。
 
但是!此时,你运行p这个变量是没有图像信息反馈出来的,因为你只是指定了关系,而没有说明应该以什么形式进行展现。可能是散点、折线、曲线等等。不过由于我们是进行散点图的绘制,所以使用的是后面还要+ geom_point()就可以展现出散点图了,其中geom表示的是geometric object,几何对象的意思。
 
接着,我们再对散点图进行一点点润色。(黑黑的点真的好丑)
 
1) 变换颜色
p <- ggplot(mpg, aes(x = cty, y = hwy, colour = factor(year)))
p + geom_point()
 
 
这里我们指定了其散点的颜色,在aes()中使用了colour =,其后面的year也是mpg数据集中的一个变量。里面只有1999和2008两年,每个样本都有一个年份。(colour =写在aes()里面可以自动分配颜色,写在外面就是强制指定点的颜色,如加上‘blue'等)
 
不过为了将数字转化成factor因子形式,我们这里使用了factor()将数值变成了因子(可以自己尝试不添加factor()看看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其实会出现颜色的深浅表示数值的大小)。
 
这里使用了p <- ggplot(mpg, aes(x = cty, y = hwy, colour = factor(year))),我们默认将后面这部分赋值给了变量p,后面的p全部都是指代这行语句。
 
这行代码还有另外一个地方发生了变化,data =消失,只是这个都可以省略,只要在对应的位置有数据集这个变量就好了(这里是mpg)。同理,其实x = 与y = 在这里都可以省略。
 
在出现了散点之后,还是觉得空荡荡的,我们再加点别的零件。
 
2) 拟合曲线
p + geom_point() + stat_smooth()
 
 
相比于原先的操作,只是再加了一行 + stat_smooth(),stat表示的是statistical transformation,统计学变换。因为我们需要用插值的方法来绘制拟合直线,并且附带置信区间。
 
3) 变换大小
p + geom_point(aes(colour = factor(year), size = displ)) +
  stat_smooth()   # 排量越大,点越大
 
 
想要变换点的大小,只需再在aes()中加上size =,后面接上一个新的变量名称displ代表着汽车的排量,每个点的尺寸越大,代表着排量越大,其对应关系如右边图例所示。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想在一张图上添加更多的信息,同时也可以解决点与点之间的重叠的问题,不会因为遮盖而使得我们有部分点看不到。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透明度!
 
4) 修改透明度
p + geom_point(aes(colour = factor(year),
                   size = displ), alpha = 0.5) +
  stat_smooth() + scale_size_continuous(range = c(4, 10))
 
 
同样,我们只需使用alpha =即可其范围在0 — 1之间,越小表示越透明。注意,在这里,我们是写在aes()的外面,代表对所有的点都强制透明度为0.5。
 
在修改完透明度后,我们发现,图像已经有一点梦幻般的感觉了。但仔细一看,会发现,这张图实在是太拥挤了,1999年与2008年全部挤在了一块儿,那有没有什么简单的方法可以将两年直接分开呢?
 
使用分层操作!
 
5) 分层
p + geom_point(aes(colour = class, size = displ), alpha = 0.5) +
  stat_smooth() + scale_size_continuous(range = c(4, 10)) +
  facet_wrap(~ year, ncol = 1)
 
 
这次变化的内容其实有点多,我们来细细捋一捋,首先是分层。
 
其实分层操作用起来非常的简单,就一行代码:facet_wrap(~ year, ncol = 1),facet_wrap()是关键,facet与wrap两个词组合,就是逐面地包起来。里面我们选择按照year这个变量来分层,就可以将1999与2008分开。一定要注意!这里在year前面有个~,回归中的用法。而最后的ncol = 1代表着我们的小窗口是1列,指定了1列之后,默认就是两行啦。(因为年份一共只有两种)如果不加这句,会默认横着排列,或者想要指定几行,则使用nrow = 1。
 
第二个修改的地方是colour = class。同样的,class也是数据集中的一个变量,代表不同种类的汽车,而因为汽车的种类非常多,所以颜色也就变的很多了。
 
第三个修改点是:添加了scale_size_continuous(range = c(4, 10)),也就是指定我们size的变化范围。在本图中,就是控制点的绝对大小的范围, 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
 
至此,散点图该润色的地方,已经润色的差不多了,唯独还有一个小小的缺陷:能否加个标题,并且将这些英文简写的名称改得更容易懂一些。毕竟做统计图不是为了自娱自乐,而是要给别人看的,要让大家明白你在做什么,在分析什么。
 
所以我们还需要进行一点点修改。
 
6) 改中文
p + geom_point(aes(colour = class, size = displ), alpha=0.5) +
  stat_smooth() + scale_size_continuous(range = c(4, 10)) +
  facet_wrap(~ year,ncol = 1) +
  labs(y = '每加仑高速公路行驶距离', x = '每加仑城市公路行驶距离',
       title = '汽车油耗与型号', size = '排量', colour = '车型') +
  theme(text = element_text(family = "STHeiti"),
        plot.title = element_text(hjust = 0.5))
 
 
看到这么长的代码,首先要做的就是淡定,不要虚!我们慢慢来解释。
 
其实我们只添加了两个地方,labs()与theme()。
 
labs()修改的是我们标签的名称。我们前面在aes()中用了x =,y =,size =以及colour =,这些都是会有标签名称的,默认都是前面显示的一些英文。而这里,我们只需要在labs()中,写上其对应的名称即可。另外我们还附送一个title =,就是我们图像的标题。
 
theme()更偏向于格式的修改。text = element_text(family = "STHeiti")是对字体进行修改,变为黑体。Windows系统的各位,可以不添加这行,一样会显示前面labs()中设定的中文。而如果是Mac或者Linux系统,由于字体的缺失,会显示成一个一个的框框,在图像上显示不了中文字。
 
第二行plot.title = element_text(hjust = 0.5)是调整标题的位置,不加这行,标题会居左,加上才会居中。hjust = 0.5其实就是左右移动的意思,0.5表示居中。
 
2. 零件——直方图与条形图
学完了零件——散点图,我们再来学学其它零件。
 
我们先着重介绍直方图与条形图。可能会有有人问,这两个不都是方块儿条吗,有什么区别。其实这两个图有本质的区别:一个是针对连续的变量(直方图,histogram),将连续的变量砍成一段一段,再进行计数;一个是针对离散的变量(条形图,bar),直接对每类的样本来数数。
 
1) 直方图
p1 <- ggplot(mpg, aes(x = hwy))
p1 + geom_histogram()
 
 
这里不再用前面的变量p,而是变成p1,其映射是不需要y的,只需要指定x =数据集中的一个变量即可。然后+ geom_histogram()会使用默认的参数进行直方图的绘制。
 
2) 润色
p1 + geom_histogram(aes(fill = factor(year), y = ..density..),
                    alpha = 0.3, colour = 'black') +
  stat_density(geom = 'line', position = 'identity', size = 1.5,
               aes(colour = factor(year))) +
  facet_wrap(~ year, ncol = 1)
 
 
这里又进行了很多操作,下面将其进行分解。
 
首先是facet_wrap(~ year, ncol = 1)按年分层,这里不再详述。我们来聊聊geom_histogram()中的参数。
 
fill = factor(year) 放在aes() 中表示按年进行填充颜色。为什么不用前面说到的colour = ?这是ggplot绘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敲黑板!)对于线与点这种面积为0的结构,它的颜色就直接使用colour =进行指定,而对条形图,柱状图,扇形图(特殊的柱状图),箱线图等等有面积的图形,其面积的颜色,我们需要用fill =来指定。
 
添加y = ..density.. 是将原本的频数直方图变成频率密度直方图,目的是为了在直方图上添加密度曲线,两者可以同时在一张图上展现。
 
alpha = 0.3 是指定填充颜色的透明度, colour = 'black'则是强制指定柱状图边框的颜色为黑色。注意这两个参数是放在aes()外面,就是强制设定的意思。
 
stat_density()表示添加统计学中的密度曲线,进行密度估计。geom = 'line'指定为线形, position = 'identity'表示一个一一映射, size = 1.5 是强制修改线的尺寸,为原先的1.5倍。最后的aes(colour = factor(year))为修改拟合密度曲线的颜色,这里就是用的colour =而不是fill =
 
3) 条形图
p2 <- ggplot(mpg, aes(x=class))
p2 + geom_bar()
 
 
直接简单地计算不同车种类在数据集中的数量,使用 + geom_bar(),用默认参数即可绘制。我们直接从图上也可以看出,geom_bar()与geom_histogram(),两者绘制出来的图形,一个有间隔,一个没有间隔。这就正好对应了我们的离散与连续的区别。
 
我们想进一步比较不同年份,两者的汽车种类的数量是否有差别,我们可以使用并立条形图。
 
a. 并立条形图
p3 <- ggplot(mpg, aes(class, fill = factor(year)))
p3 + geom_bar(position = 'dodge')
 
 
只需添加参数position = 'dodge',并立条形图带回家!当然前面要说明用什么变量来并立,这里是年份:fill = factor(year)
 
同样,我们可以做不同的条形图。
 
b. 堆叠条形图
p3 <- ggplot(mpg, aes(class, fill = factor(year)))
p3 + geom_bar(position = 'dodge')
 
 
c. 分面条形图
p3 + geom_bar(aes(fill = class)) + facet_wrap(~ year)
 
 
只需动一动手指,就可享受到买一送三的奢华体验!

(编辑:武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