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Kano模型进行移动互联产品的功能性评测?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了解了Kano模型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移动互联产品的功能性评测。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Kano模型在实际操作中的具体步骤,并以一个实例来说明如何应用Kano模型对移动互联产品进行功能性评测。 一、整理产品功能列表 首先,我们需要对移动互联产品的功能进行梳理。将产品的所有功能列出来,并对每个功能进行简要描述。这一步骤的目的是确保我们对产品的功能有全面的认识,为后续的评测做好准备。 二、确定评价指标 在Kano模型中,评价指标是关键。我们需要根据产品的特点和用户需求,选取合适的评价指标。常见的评价指标包括功能性、易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等。对于每个评价指标,我们需要设定一个评分标准,如优秀、良好、一般、较差、非常差等。 三、收集用户反馈 为了充分了解用户对产品功能的满意程度,我们需要收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反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用户访谈、在线论坛等方式收集。在收集反馈时,要确保样本足够多,具有代表性。 四、构建Kano模型 根据收集到的用户反馈,我们将产品功能按照满意度进行排序。将功能分为三类:必备功能、舒适功能和无关功能。必备功能是指用户对产品的基本需求,舒适功能是指能提高用户满意度的功能,无关功能是指对用户满意度影响不大的功能。 五、分析结果 通过对Kano模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必备功能:这些功能是用户对产品的基本需求,如果缺失,用户满意度会大幅下降。在评测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这些功能的实现情况,确保产品能够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 2.舒适功能:这些功能能提高用户满意度,但不是必需的。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完善这些功能,以提高用户体验。 3.无关功能:这些功能对用户满意度影响不大,可以将它们作为产品优化的次要目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放弃或推迟实现这些功能。 六、制定改进方案 根据Kano模型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对于必备功能,要确保其稳定可靠;对于舒适功能,要不断优化和完善;对于无关功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 七、实施改进并验证 将改进方案实施到产品中,并进行验证。收集用户对新版本的反馈,再次进行Kano模型分析,以确保改进方案的有效性。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利用Kano模型对移动互联产品的功能性进行评测。需要注意的是,Kano模型并非一成不变,随着产品和用户需求的变化,我们需要不断调整评价指标和分析结果,以实现产品的持续优化。 (编辑:武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