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国产手机涨价潮:厂商等这一天等了很久了
凤凰科技/刘正伟 继小米和魅族之后,又一家国产手机厂商宣布涨价了。 2 月 15 日,努比亚手机发布公告,对miniS这款手机的价格进行了调整。调整之后,原价 1499 元起的努比亚mini S卡其色、香槟金涨至 1599 元,而 1599 元起的黑金色(含耳机)则涨至 1699 元。 “自 2016 年底起,由于元器件采购成本上涨以及汇率因素影响,导致努比亚miniS的成本已经超出当初产品定义时的范围。”这是官方给出的涨价理由,说是为了保证产品的正常供应。 Gfk最新报告 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研究机构Gfk最新的年度报告也提到了这点儿。手机成本结构主要包括:主芯片组、显示屏和触控模组、前后镜头、ROM/RAM,占总成本50—70%。 受这类材料采购价格的上涨, 2017 年市场竞争更激烈,但厂商们的盈利压力比去年更大。 小米少赚了 100 多亿 对手机厂商们来说,如果早点儿涨价,这些年来,少说也能多赚好几千万。 此前有传闻称 360 手机N4S也要涨价 100 元, 360 手机副总裁林岚在接受凤凰科技采访时否认了此事。他称 360 会想办法将上涨的成本进行内部分摊,而不是通过涨价来让消费者买单。 360 董事长周鸿祎也借此发了个朋友圈,称 360 手机每涨一块钱都要对得起用户。其实按照他们去年 500 万台手机的出货量来算,涨 100 元,对于还没盈利的 360 手机来说,或许就意味着多赚了 5 亿元(当然涨价之后对销量会有一定的影响)。 周鸿祎朋友圈截图 在今年 1 月初,魅族宣布魅族盒子、魅蓝Note 5 涨价 100 元。 魅蓝系列手机 15 个月累计销量已经突破 2000 万台,如果早点儿涨 100 元,那么魅族去年也就不会那么艰难的等到年底才扭亏为盈,也就能够早点儿开启IPO了。 再拿小米算一算。 去年 7 月份,小米公布了红米系列手机的销量突破1. 1 亿台。如果每台因为没有及时涨价而少赚了 100 元,过去几年小米就少赚了 100 多个亿。红米手机和小米电视齐涨价,今年雷军的千亿营收小目标压力就轻了不少。 这堆钱可远远不到 100 亿 “ 2017 年手机行业的主旋律是‘涨价’。”这是一加手机CEO刘作虎,在小米宣布红米4、红米4A全系涨价 100 元时,发布的一条微博,还带了个抠鼻的表情。 对于中小手机厂商来说, 2017 年的主要目标是不掉队,要活下去。 在这样的生死考验下,涨价成了彼此心照不宣的做法。所不同的是,小米、魅族等厂商是采取临时调价,像华为则是新品发布的时候已经调好价格了,而苹果也是个悄然涨价的好例子。 去年 9 月份发布的iPhone 7/7 Plus虽然终于把存储提到了32GB起售,但精明的苹果并没有加量不加价。沿用多年的 5288 元起售价悄然变成了 5388 元,不多不少,也正好涨了 100 元。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Canaccord Genuity给出的数据, 2016 年四季度,苹果iPhone系列手机的利润占了整个产业的92%,要知道,它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只有18%。 和精明的苹果比起来,原本日子就过得紧巴的这些国产手机厂商们,还是“觉悟”得太晚。 涨了就别指望跌回去 “穷人越穷,富人越富”这个马太效应,用到手机厂商身上也是成立的。 OPPO和vivo这两兄弟的手机产品被一些用户诟病高价低配,没有性价比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但不管你再怎么喷它俩,OV的手机偏偏就是卖的好。 根据IDC给出的数据, 2016 年OPPO凭借 7840 万部手机的销量,在中国市场排在第一,华为排在第二,vivo第三,苹果只能排在第四,三星则和余下的众多品牌一起被计入“其他”这个行列。 从去年开始,分析OPPO和vivo出色成绩的文章有很多,普遍提到的就是铺天盖地的电视广告以及让其他厂商望尘莫及的渠道下沉优势。 在国产手机厂商中,OV是出了名的财大气粗、有钱任性,请代言人和冠名节目眼睛都不带眨的。“充电五分钟,通话 2 小时”这句广告词就是各大热播电视节目给生生洗到人们脑子里的。 OPPO“充电五分钟,通话 2 小时”的广告 稍微列几个数据感受一下吧!去年 7 月份,OPPO豪掷 5 亿元成为了芒果台《我们来了》的独家冠名商; 11 月份,又是 5 个亿,OPPO拿下了《中国新歌声》第二季独家冠名权。而vivo拿下 2016 年快乐大本营独家冠名权花了 7 亿元, 2015 年是3. 5 亿元。 其实逆向思维一下,铺线下渠道和电视广告是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这笔钱正是源自于产品可观的利润。 “你们每年哪儿来的这么多钱投电视广告啊?”去年MWC通讯展上,凤凰科技采访了一位OPPO的市场部人士。这位朋友微笑着说,按照OPPO的出货量,这笔广告投入摊到每台手机上,也就几十块钱。 简单的说,技术研发、渠道布局、广告营销等等这些方面的投入,其实都在倒逼厂商们涨价。一个企业要想长久的做下去,就必须要有足够健康可观的利润。 恕我直言,这一波的涨价潮,原材料上涨和汇率下行,不过是个借口!因为厂商们想通过涨价来提高利润不是一天两天了,正好利用了这次的机会。 这也就意味着,虽然市场是波动的,但这次涨上去了,也就别妄想着跌回去了。 (编辑:武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